【以案说险】远离“代理退保”,“好心”背后包藏祸心
【案件经过】
客户A女士,数年前购买了重疾险。2025年4月,A女士投诉称业务员当时告知购买这份保险就如同给自己存钱,有病保病没病养老,现发现与宣传不符,要求全额退保。
接案后,工作人员联系A女士了解相关情况。A女士表示有朋友“好心”提醒自己重疾险没用,赔付条件非常苛刻,要死了才能赔。因此,A女士对保险公司产生怀疑,认为出险也不会获得理赔,称销售人员没有详细讲解保险责任,坚持要求全额退保。经公司核实未发现销售误导。工作人员联动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对A女士耐心劝导、细致沟通,重新梳理保单保险责任,用真实的理赔数据与案例强化其对保险的信心。多番沟通中,A女士表示自己是看了网上“保险是骗人的,可以代办全额退保”的言论,在对方怂恿下进行的投诉,对方还“仅”收取30%退保费用。随后,工作人员结合身边多起非法金融中介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向A女士细致讲解合理合法维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谨慎远离非法金融中介。A女士表示,未来会更小心谨慎,远离非法金融中介。
最终,对保险重拾信心的A女士选择了继续持有保单,撤销投诉并远离“代理退保”骗局,从自身做起保护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案件分析】
近年来,“代理退保”从最初的简单代理,逐渐演变伪装为各种名目的咨询公司,如法律咨询、商务咨询、代理维权服务等,利用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发布各类不实信息“诱导”、“怂恿”消费者通过其代办退保,从中牟取非法利益。不少消费者因此被骗,失去保障同时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陷入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法律等风险。
【风险提示】
一是远离非法金融中介。不法分子利用“全额退保”等诱人承诺,引诱保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保,过程中往往引导消费者夸大事实、编造理由甚至伪造证据等企图达成目的,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行业正常经营秩序,更将消费者置于法律风险中。
二是维护个人财产、信息安全。消费者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及保单信息等提供给非法金融中介代办退保,不仅丧失保险保障,随着年龄增长后续投保可能面临更高的费率等,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存在泄漏隐患,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多诈骗陷阱。
三是合法合理维权。消费者有退保需求或对保险合同存在疑问,应直接联系保险公司或通过合法渠道寻求帮助,依法、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太平人寿云南分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