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美季美农:大学生返乡创业,绘就临沧坚果产业振兴新图景

2025-07-02 12:27:31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 100

30多年前,临沧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坚果。经过多年驯化推广,如今临沧已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总面积达260多万亩。目前,国家已正式批准对“临沧坚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澳洲坚果冠以“临沧”之名,成为临沧的特色农产品。然而,光鲜的“世界之冠”背后,“大资源小产业”的困境依然突出:品种杂乱、果实品质不佳、开花不结果、坐果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青皮果平均亩产不足120公斤,农民增收乏力。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个身影回到了家乡的坚果树下。欧桂昌,这位出生在临沧凤庆高寒山区、曾以读书走出大山为榜样的年轻人,毕业后在大城市的打拼并未找到归属感。2021年,因疫情返乡的他,面对乡亲们守着“金果果”却难致富的现实,毅然决定用所学知识改变现状,组建了“美季美农”团队,立志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

团队深知改变需要从根子上找问题。他们一头扎进凤庆县的田间地头,历经300多天、132次实地走访、行程1500余里,拜访了百余户个体种植农,深度参与日常管理,进行了扎实的田野调查。汗水换来了清晰的诊断:“品种杂乱”导致产量天差地别;“缺媒授粉”让花朵难以坐果;“缺水花枯”加剧了结实困难;而嫁接技术问题(接口不亲和、包埋残膜)和“营养缺乏”则直接影响开花结果。最终,团队精准锁定三大核心痛点:品种亟待优化更新、个体果农无力解决授粉媒介缺失、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植株、水肥和栽培管理技术。归根结底,个体农户缺乏融入现代集约化生产的知识、技术和手段,增收之路步履蹒跚。

面对这些症结,“美季美农”团队选择扎根一线,全力整合资源。他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协会等建立紧密连接,搭建起政策落地、技术指导、企业对接的帮扶桥梁。负责人欧桂昌更是被聘为临沧市坚果协会副秘书长。团队自身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成为一支核心成员达21人、覆盖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市场营销学、工商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领域的“本硕博”精英队伍。为了提升项目领导力,欧桂昌于2024年重返校园,攻读云南财经大学MBA。

汇聚多方力量,“美季美农”团队逐步构建起以“技术引领产业” 为核心的个体种植农户帮扶平台。他们联合当地政府、4所高校及20余家企业,共同梳理并构建了一套临沧坚果生态化丰产关键技术体系及配套设备,包括:优良品种栽培嫁接技术、规模化蜂群区域放飞方案(破解授粉难题)、林下作物光照水肥智能管控系统以及AI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为个体种植户提供丰产苗木、授粉媒介(蜂群)、高效病虫害防治服务、低价肥料以及全方位的技术培训,直击“只开花不挂果、坐果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等顽疾。

科技赋能的效果立竿见影。在凤庆县,坚果亩产实现了从150公斤到265公斤的惊人跃升,增幅高达176%!团队累计开展培训170余次,覆盖超过4000人次,帮扶对象总计达4952人次,直接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5882元。团队自身也通过不断自我提升,构建起研发、运营、培训的全链条能力体系,取得了4项国家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和3项商标。据估算,该项目未来将为临沧坚果产业带来超20亿元的经济价值。“美季美农”团队成功实践了一件“政府专家想而无精力做,企业不愿做,个体种植户做不到”的助农创举。

展望未来,他们的目光已投向全球:立志以中国力量革新澳洲坚果产业!返乡创业,双向奔赴,共同致富!“美季美农”团队,正是这样一群扎根乡土、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希望的新时代“上山下乡”实践者。他们的故事,是科技赋能农业、知识改变乡村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