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罗田惠兰山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欢迎你,罗田向导蔡世峰宣

2025-10-16 11:11:15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 99

(13971720779)蕙兰山,位于湖北罗田县大崎镇与麻城市盐田河镇交界处,海拔852米。山上有石城门、仙人洞、风雨洞、玉皇顶、玉凰宫、仙泉井、岩石群等景点。春来山花烂漫,虫吟鸟鸣,林木葱笼,游客纷至沓来。

初上蕙兰山,是2014年罗田文化局《罗田文艺》王松平编辑组织罗田骨干作家去采风,有众多看点的蕙兰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年我还写了篇《蕙兰山游记》刊在《罗田文艺》上。

2022年3月19日,巴源网又组织网友上此山采风。那天我本受邀准备前往,可突然接单位通知,上午要开职代会错过机会冇去成。听说那天山上雾大,网友拍的图片糢糊影响宣传效果。于是,事隔十多天后,当地导游蔡世峰于4月7日,又邀我、王总、石芸、徐拂然四人再上蕙兰山拍照,以弥补上次的遗憾。

我这是第二次爬蕙兰山。这次上山和2014年那次不一样。那次上山顶无车路,只好把车停在平头岭水库前面的塆里,吃力地走一段较长的山路,爬坡从石城门上到山顶。

这次小车直通山顶。几年冇来,石城门依然如故。但有一个地方和当年看到的不一样:在石城门旁边的岩石下,原有一狭长的石洞,洞囗有门框那么大,洞能容纳数人,高处能直立行走,低处须佝偻而行。如今,洞外做了水泥坪,洞口安了铝合金门,洞内安放了一张简易床铺。为防下雨石隙渗水,床上特架设了一个简易遮雨棚。见床上还有被衾,我惊奇竟还有游人在山上过夜。后来上玉皇宫采访庙主郜理煜道长,原来是他将石洞改建后,晚上独睡洞中。

据说当年茅山真人斋公曾隐居此洞,于是,这洞就有灵气。我对养生保健极感兴趣,兴奋地钻进洞内,坐在当年斋公睡过的石洞、如今郜道长睡过的床上,想沾一点仙气,顿时感觉似有一股仙气钻于体内,助我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如今环境条件这样好,生命若不能活到天年,那就愧对自己,说明你对保健无知和养生无能,是个不爱学习、昏昏噩噩的人。

在追求健康长寿途中,我们要尽力让生命的列车平安通过“花甲”站口,顺利地进入“古稀”驿站,幸福地超越“杖朝”的里程碑。虽到耄耋之年,仍长寿心不减当年,继续朝鲐背之年努力,力争活到期颐之年!这是人类应有的天年和天寿,我们为什么不去极力争取呢?!

诚然,虽人的寿数身不由己,但要想健康长寿,必须顺其自然,遵循天道,不糟蹋自身,爱惜自己的生命,保持身体好和心态好,注重科学养生。世人多重视追求官位和财富,却轻视追求学识和生命的极限,这算不算人生的失误呢?毕竟人生百岁不是痴人说梦,是有科学依据和先例的。

看来,这个仙人洞,是大有旅游文章可做。

先人洞上面是连片的岩石,上到石顶没有路,很不好走。有人就在石上凿个脚掌大的坑,用水泥将砖块凝固,供游人踏脚稳身。

上山途中,在山脚下远观石壁侧面,峭壁万仞,雄奇险峻,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走近时,发现这是浑然天成的一片较大的岩石群。石与石之间有天然缝洞,有的可容身遮雨,下宽上窄,照相蛮有情趣,是较好的取景点。

在这片大石群上,有宽敞的平石板,有叠起的嶙峋怪石,有千仞峭壁,有万丈悬涯。凡来蕙兰山的游客,过石城门后,无一不先登临而后快。

我扯着树枝,倚托石角,爬上石顶,居高临下,鸟瞰四周。四周近处是苍翠的松树、杉树和众多灌木、野竹,有杜鹃花、紫藤花、葛藤花点缀山中。这时只见几个年轻俊秀的媳妇正在山坡摘茶,她们叽叽喳喳,手像鸡啄米样地在茶树尖上不住弹跳。那红衣少妇漫妙的身姿半隐在绿色的茶树中,看起来蛮养眼;远处山峦叠嶂,山下有平头顶、双河口、响水潭三座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星罗棋布的村庄,集镇鳞次栉比的高楼,玉带似的公路串成路网,这些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我和石芸、蔡世峰下到山坡下的风洞和雨洞。风洞和雨洞相邻,同在一片石壁下。这里的情景和我们上次来的时候基本一样,只是石上刷有“风雨洞”三个绿油漆大字。当年,我和县作协副主席王亚平钻进风洞勘察,那洞狭长低矮,洞口约三十公分高,出人须匍匐爬行。洞中能容数人,但蹲而难立。

从风雨洞出来,上山看玉皇顶。清乾隆26年,玉皇顶依石建有祖师殿山庙。历数百年风雨,古迹犹存。2015年在夏至炼真人承领下,刘晓波、刘建忠把玉皇顶小庙进行维修,其旁建化钱炉一座。

从玉皇顶下到山林中,有一条砍开灌木的便道。沿便道朝前走,原来这里也是一个隐于山中的石头景点,游客知道的不多,来的人少,石头上没有路,我和蔡世峰互相帮扶,才免强爬上去。站在这里相机可囊括四周美景。

最后走进浓荫夹道,清幽静谧的玉皇宫。玉皇宫有一组庙宇,正宫有石墙和石门。走进院门,院内一缕浓烟袅袅升腾。先前在远处看到烟以为起了山火,原来是烧黄纸。

走进院内,大门口走出一个穿迷彩服的女人,年约四十,她笑着跟我打招呼。我问:“你是庙主吧?”“不,做饭的,师傅在后殿。"她朝后殿一指。我走进后殿,后殿有些阴沉,殿内有几尊菩萨,屋内有尘垢,布设有些散乱。只见一个中年男人在做卫生。见有人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活儿陪我搭讪。听说我是巴源网记者,宣传蕙兰山旅游,他特别高兴,就陪我到路下面的会客室,搬出茶桌和椅放到门口,陪我坐下,接受采访,要我好好宣传蕙兰山的道教文化。他说蕙兰山其实原叫茅真山,现在山中难见蕙草和兰花,为弘扬道教文化,这山该叫茅真山了。

原来,刚才见面的那个女性叫心惠,她忙烧水泡茶,我就跟那师傅热情地聊了起来。那师傅是庙内当家道长,俗名叫郜旭明,法名郜理煜,道号玄明子,吉林磐石市人。

据郜道长讲,蕙兰山原本叫茅真山,有蔡、曾、卢和斋公四位真人在此修道,据说有的竟得道成仙。半年前,投身道教的郜理煜道长看了罗田退休教师何先晚写的《斋公》传,就仰慕斋公真人,拜其为师,不远千里来茅真山坚守道场,教化世民。

蕙兰山又是旅游名山,战争年代有红军游击队和后来的新四军伤员在山洞避难,山上留有不少红色遗迹。郜道长立志把玉皇宫道场维护和建设好,计划先建殿堂后建塔,贯通地脉,镇慑妖魔,福佑人间,吸引香客与游客,服务罗田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看到郜理煜道长从白山黑水的东北来到大别山,抛开俗务,弘扬道教,开悟人生,利国利民,我不由心生敬佩和感念。我被他的信仰和人生观所折服。不知不觉到晌午,山下催我们吃饭电话响了,这才依依不舍地匆匆结束采访,离开蕙兰山。

蕙兰山风景秀丽,山奇石美,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融道教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身,是一座待开发的富矿。

我相信有更多像郜道长这样为罗田蕙兰山旅游默默奉献、潜心付出的人共同努力,蕙兰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晏家武,男,1964年生于罗田北丰易家岩。1981年罗田一中毕业后,有工农兵人生经历。后进国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曾任《阳电报》《楚天声屏报》特约记者。有散文和新闻作品曾在成都军区《战旗报》和《长江日报》《湖北日报》《黄冈日报》发表。今在宏源药业工作。现任罗田民协副主席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