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上海医药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延续良好增长势头

2025-10-30 19:03:58 来源:互联网 阅读量 64

业绩摘要:

  • 营业收入2,150.72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0%
  • 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1.64亿元。
  • 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969.08亿元,同比增长2.9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7亿元,同比增长26.96%
  • 研发投入17.29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52%。其中:研发费用15.15亿元。

  (2025年10月30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医药”或“公司”,股份代码:601607.SH;02607.HK)欣然发布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称“集团”)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3个月(“报告期”)之第三季度业绩。

  报告期内,上海医药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再度跻身“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十强,并凭借持续亮眼的ESG表现,MSCI ESG评级成功上调至AA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0.72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1.64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1,969.08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7亿元,同比增长26.96%。其中:工业板块贡献利润16.65亿元,商业板块贡献利润26.53亿元,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3.24亿元。扣除一次性特殊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79亿元。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3.50亿元,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新药研发有序推进 打造长期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7.29亿元,占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9.52%。其中,研发费用15.1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管线共计57项,包括创新药管线45项。

  在持续研发投入下,公司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其中,BCD-085是创新型重组人源抗白介素-17(IL-17)单克隆抗体,临床上,IL-17抑制剂因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持久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已经成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自免疾病的一线或二线方案。公司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经于报告期内提交;参芪麝蓉丸是中药1.1类新药,临床拟用于治疗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肾亏证)。本项目致力于降低局部炎症、改善脊髓缺血或瘀血,缓解脊髓继续受损等问题,有助于填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成药空白。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B019注射液是靶向CD19和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AR-T),采用双顺反子载体技术,能在T细胞表面表达两个独立的嵌合抗原受体,进而更精准发挥作用。截至报告期末,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成人淋巴瘤的两个适应症均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完成部分受试者入组;而针对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也已经获得批准。

  中药业务多维发展 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优势领域,通过大品种二次开发与品牌焕新,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方面,公司持续做好循证医学研究,胃复春、胆宁片、冠心宁、快胃片等品种取得诸多进展。其中,胃复春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CT(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现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累计达480例;《胆宁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专家组基于对胆宁片30余年临床应用数据的系统性分析及科学评估,对胆宁片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治疗达成一致推荐意见,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用药指导;截止报告期末,冠心宁片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血瘀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以及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的临床再评价研究,均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快胃片继被收录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慢病管理指南(2025)》后,截至报告期末,快胃片还被纳入国际指南《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2025)》。

  在品牌焕新方面,公司依托历史底蕴并结合市场动态为老字型注入新动能。其中雷氏贴合年轻群体需求,通过严选药食同源实现产品创新推出雷氏十全系列食品膏,还通过亮相国际展会、推出品牌新 IP 与周边、跨界潮流展会深化文化传承,吸引年轻消费者;神象则推出零食滋补新概念,首发神小象“元气三宝”新品,以便捷新颖的滋补方式适配日常场景需求。中药国际化方面,公司以“中药现代化推进中药国际化”理念为指导,截至报告期末,旗下和黄药业的正气片(Henergy)与胆宁片(加拿大商品名:Biliflow)已成功出口至加拿大,其中胆宁片在中药现代化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加拿大法律体系和技术指南,系统构建符合国际注册要求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证据体系,以及契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探索以西医适应症为目标的注册路径,成为我国首个由生产企业自主持证、以西医适应症药品身份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中药复方制剂。

  深耕罕见病治疗领域,践行药企社会责任

  上海医药始终耕植在罕见病治疗领域,通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合作引进新药、共建合作平台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降低研发风险,提高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利用现有规模化产线,提升生产投入效率,确保罕见病治疗药物的供应。

  公司通过参与构建“政府引导、学界支持、企业参与”的罕见病防治生态圈,协同各方共同推动,提升罕见病治疗药物的可及性。报告期内,由罕见病联盟与上海医药携手共建的“中国罕见病睿萌科普基地”在上海正式启动。通过整合各方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和实践经验,面向患者群体、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构建多层次科普体系,推动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创新、提升罕见病治疗生态圈能级,为罕见病防治体系的完善注入新动能。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罕见病治疗领域中,共有51个在产品种,覆盖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肝豆状核变性等67个罕见病病症;除此之外,公司拥有包括SRD4610(临床试验III期)在内的多个在研管线,覆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肺动脉高压、血友病等疾病领域。

  创新引领增长 医药商业保持增长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业务继续保持增长韧性,优势区域增长态势强劲,器械大健康业务表现亮眼,新零售战略调整成效显现,CSO业务规模再创新高,创新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供应链服务面向专业化与价值链高端延伸,一体化战略整合有效推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此外,公司进一步加深与百特中国、德国赛康、科笛生物、欧彼乐等企业的战略合作,提供高效、专业的全链条健康解决方案。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新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进口总代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器械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39.8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

  零售业务方面,公司继续推动以“院边药房+DTP专业药房”为重点的新零售战略,并以AI应用赋能传统业务。立足于数智技术和AI药师的智能应用,上药云健康实现从药品供应到药事服务的全流程数自化死循环管理,并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用药监测、健康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未来,上海医药将继续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继坚守“筑牢底盘、做强核心、创新突破”战略主线,深化“三横三”发展体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率、效益与质量的领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